如果说“双拥模范城”是对一个城市拥军工作的荣誉表彰,那么军人的肯定则是对法院司法维军工作的最好嘉奖。当下,我院正以务实的工作、生动的实践诠释着司法维军的时代要求。
近年来,我院不断延伸审判职能,探索建立军地双拥长效机制,并成立司法维军工作领导小组,与驻岛部队、边防签订共建协议,重视开展法治维军工作,着力打造“司法拥军、军地共赢”的新名片。
法治共建 搭起合作桥梁
平潭,历来属于海防要塞,当下更是被赋予打造成两岸共同家园的特殊使命。蓝图的实现需要部队官兵的忠实守卫。法院,理所应当成为涉军维权的排头兵。
今年3月份,我院与驻岚某部队、边防支队进行“法治结对子”共建,积极探索新时期司法拥军工作新路子。出台了《关于加强涉军维权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司法维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开展,院长亲任司法维军领导工作小组组长,并设立维军联络员,制作维军联系卡,进一步增进与官兵之间的联系沟通。
为推进双拥共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我院配强涉军案件合议庭,选派政治思想坚定、业务素质较好的业务骨干担任合议庭成员,由分管副院长亲自指导和负责涉军维权的具体工作。进一步畅通涉军案件“绿色通道”,做到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官兵有所需 司法有所应
“姚法官,前段时间我弟弟因为打工受伤了住院,能不能向雇主要求赔偿?”“姚法官,我老家的一套房子被征收了,……”在平潭某部队一个驻点,不断有官兵围到前去讲课的姚法官身边咨询法律问题,而这仅是司法走进军营、走进官兵的一个剪影。
法官走进军营,走近官兵,了解官兵所思、所想、所需,可以切身实际的为官兵们量身打造法律服务,回应官兵司法需求;通过举行“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部队官兵武警走进法庭,观摩庭审,置身其中品味法律这道大餐,从而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这种司法“双进”(法官走进军营,官兵走进法庭)形式,不仅提高官兵对法院工作的认识,更是体现法院司法维军工作的一分精心。
“司法服务不是单向灌输法律知识、法制理念,不该停留在传统的台上台下的‘讲授-听课’模式,如何让官兵们亲身体验司法、了解司法,是我院司法维军工作小组一直在追求和探索的目标。”我院院长梁华解释道。
“官兵有所需,司法有所应。”送法进军营活动是司法拥军的延伸和拓展,是双拥共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官走进军营,走近官兵;官兵走进法庭、走近法官,加强法院与部队的共建,推动法院与部队建设的共同提升。
法律图书角 呈上文化甜品
司法维军,不仅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更需要贴近官兵的“精神生活”。
官兵小林,被战友昵称“军中的法律达人”,在部队里总有战友找他“问法”。在法律图书角总有他的身影,或在静静品茗书香,或是为战友解疑答惑。“我对法律的兴趣起始于年初一次在法院的庭审观摩,这次法院又给我们捐赠了这么多法律书籍,我就是…想多学些法律知识。”这名来自外省的小伙子很憨厚的笑着。
日前,维军工作小组又一次带领法院干警来到了偏远海岛,为海岛上的官兵建起了法律图书角,为他们带去了样式繁多的法律书籍,将司法服务置身于平实生活之中,融入到海浪声声之中。在这里,司法维军不再是严肃的、冷冰冰的“一二三四”法律条文,而是人人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文化甜品。
“司法服务走进军营,增添了军营文化新的内涵,让官兵们长知识了,也让我们感动了”,实验区边防支队卢政委对着维军工作组如是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院法官进军营开展法律讲座及法律咨询5场次,参加讲座官兵达300人次,解答官兵咨询700余条,赠送法律书籍200余册;开展法院开放日3场,邀请部队官兵旁听、观摩庭审150人次。而这些数据只是我院司法维军工作的图像缩影之一,还有很多很多未来得及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