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到平潭法院视察。在涉台案件审判庭,周强认真听取平潭法院关于涉台审判,尤其是两岸司法互助工作情况,现场观看法官演示在司法管理系统中操作互助送达的流程后,对平潭法院在两岸司法互助方面的工作情况给予高度评价。
而那位现场为周强操作演示,对周强提出涉台司法问题对答如流的法官便是平潭法院涉台案件审判庭审判员郭淋。年轻的郭淋从踏上这个岗位起,始终坚守自己和理想信念,用自己的执着、奉献和努力,让平潭法院涉台司法工作得到各方的认可。
用真心释法
随着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海峡两岸交往不断增加,平潭法院涉台案件大量涌现。
今年7月的一天,在平潭经商的台商林先生来到郭淋的办公室。他告诉郭淋,有人欠他货款一万多元,希望郭淋能帮忙起诉。林先生所说的是属于合同纠纷,若要起诉得到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鉴于林先生的这种情况,郭淋建议其走调解程序,只需要到台商协会就可行。听了郭淋的详细分析后,林先生甚是感动,连连称谢,表示要去找台商协会协调。
在郭淋送林先生出门时,林先生不好意思的问道:“请问您是法官吗?”“嗯。我不像吗?”郭淋笑着反问道。林先生忙笑着答:“那倒不是,只是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大陆的法官还能帮的这么细。”
法庭内,法官可以一锤定音;而法庭外,郭淋的工作却一直在延续。他认为“以和为贵”的庭外调解胜过“争锋相对”的对簿公堂。他常常走进实验区建设组团、台企和台胞商会,为台胞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借助台胞陪审员、特邀调解员之力,以及两岸“五缘”优势,将矛盾妥善化解在一线。同时,他还参加多场法律宣传活动,把法言法语化为通俗易懂的平实语言,将法治正能量传播到实验区的百姓心中。
用耐心送达
送达工作,是涉台司法互助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这看似简单的送达,并非走访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2013年的一天,郭淋收到一件台湾地方法院请求大陆法院协助送达原告黄某某诉被告王某某离婚案。
根据台湾方面提供的地址,郭淋到村里去询问,可是,村民和村干部,都说没有这个人,翻出村里的户籍资料,也未发现有此人。
按照惯例,郭淋这时只需要在送达文书上写上“无法送达”即可。但是,郭淋认为,“假如仅仅简单机械地答复,台湾地区请求法院还需对同一事实申请协助调查,这一来一回,极大地浪费了司法资源。”
于是,在历经一波多折之后,郭淋终于从王某某前妻处获知其已故的信息。为了查明事实,郭淋立即与王某某所在的村居委联系,核实其是否已经死亡。得到村居负责人肯定答复后,郭淋随即前往公安机关调取被告已死亡的户籍证明。经过谨慎细致的核实,郭淋将送达情况制作成说明函,及时回复对方。
据统计,2011年以来,郭淋共协助台湾地区法院送达诉讼材料617件,成功送达567件,位居全省法院前列,成功率为92%;请求台湾地区协助送达文书490件,成功送达424件,占全省法院第二位,成功率为92%。
“这是协助送达与协助调查取证合二为一的一次成功尝试。既未违反‘无请求不取证’原则,又有利于台湾地区请求法院对审案及时作出准确权衡。”平潭法院院长梁华说。
用爱心便民
一个普通案件,从法院受理到审判结束,白纸黑字,界定清晰,一般要180天。然而,对于一些案件的审结,郭淋只需一天就够了,秘诀就在于用心。
早些年,平潭陈女士和台湾郑先生经人介绍相识。婚后,由于各方面原因,两人分手了,陈某离开台湾回到大陆。可是,当时两人没有办理离婚手续。今年,郑先生来到平潭希望找到失联已久的妻子,办理离婚手续,却未能如愿。
兜兜转转,郑先生来到了平潭法院想通过法院离婚。“您先不着急,我们先帮您将人找到。”郭淋安抚了下几天奔波,略显憔悴的郑先生。随即,他来到公安部门,根据郑先生提供的信息找到了陈女士的联系方式。在与陈女士取得联系后,郭淋将情况告知并征得其离婚同意。
这“妻子”可算是找到了,可是照法院程序离婚又得耗上他一段的时间,郑先生将其苦恼告诉郭淋。
“郑大哥,您不用担心,我们院针对涉台案件审判开通了‘绿色通道’,双方愿意调解的台胞,只要提前预约登记,就可当天审结。”郭淋说。
当天上午临下班前,陈女士来到了法院,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这起原本需要几个月办理的离婚案件就已经处理完毕。
“当初我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法院,没想到你们这么热情,办案速度真会这么快,这下终于可以安心回台湾了。”离开时,郑先生一个劲地向郭淋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