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坚守家庭温暖港湾
——平潭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团队创新家事审判机制成效明显
  发布时间:2017-09-14 11:23:15 打印 字号: | |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固天下稳。今年2月少年家事审判团队成立以来,专注家事审判专业化的探索,取得诸多成效。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该团队共受理婚姻家事案件235件,审结146件,调撤86件,调撤率达58.90%,受理案件无一上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柔性审判彰显司法温情

  家事团队以硬件配备助推审判服务,通过改进法庭布置,设立气氛舒缓、环境清雅、格调清新的家事圆桌法庭,用圆桌代替传统的审判台,用“丈夫”、“妻子”等台签取代“原告”、“被告”,将法庭的严肃性与家庭的温馨氛围有机结合,缓解当事人紧张和对立情绪。

  在审判方式上,家事团队积极探索非对抗性、灵活性、温和型的家事审理模式。专业的知识和亲和的服务让家事法官在化解“家务事”时游刃有余。

  “结婚这么久,他都不关心家庭,还长期酗酒,我坚决要和他离婚。”“我不愿意离婚,我一定会改掉酗酒的毛病,请求法官不要判决离婚。”林某和李某是一对90后夫妻,在组织调解时,家事法官听到了上面的对话,当即诊断这对年轻夫妻仅仅是出现了婚姻危机,而并非感情确已破裂,马上决定启动“家事修复程序”。

“用热心换来爱心,用柔情换来团聚。”这是家事法官一直秉承的理念。为了避免双方矛盾升级,家事法官决定分别做双方当事人工作,从传统美德出发,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向这对年轻夫妻分享家庭生活经验,告诫他们珍惜缘分、珍惜家庭。

  “我也知道他心里一直有这个家,只是一时气愤。”“我以后一定少喝酒,多陪陪老婆、孩子。”这对年轻的90后夫妻在法官的耐心劝导下和好如初。

  以“亲、和、睦、柔”理念为指引,半年来,家事纠纷案件调撤结案明显增高,其中,家事案件调解和好比例显著增加,占调撤总数的70.93%。

  多元解纷护航幸福家庭

  “我真的受不了了,作为妻子,她从不主动承担家务,我工作比较忙,实在没办法主内又主外。”在家事调解室内,丈夫施某表示坚决要离婚。而坐在一旁的林某一直在哭泣,表示不愿意离婚。

  看到男方意愿坚决,不接受任何调解,而女方却一直想挽救这段婚姻。家事法官决定邀请家事调解员介入调解。

  “家事调解员工作在社区、乡镇,对当事人家庭情况比较了解,在家事调解中,有些法官不便说的话,家事调解员作为社会人士,却可以说,更容易做当事人工作。”少年家事团队团队长林建庆介绍到。

  在法官和家事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施某最终撤回了起诉。家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是家事案件自身特点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法院回应群众司法关切的积极尝试,1-7月,家事团队已在多起家事案件中引入家事调解员参与化解,司法理性和社会温情的交融互补,让家事审判效果倍增。

  机制创新诠释司法为民

  “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运用亲情进行情感修复”、“注重保护未成年人利益”……半年来,家事审判亮点频出。

  “丫丫,快搬椅子出来给林法官坐。”陈女士一边招呼着到家里来访的法官,一边叫唤着她的女儿。看着曾经因离婚纠纷而濒临破裂的家庭,如今合美幸福的样子,到家里回访的家事法官感到由衷的高兴。

  与普通民事案件不同,家事案件更加注重感情修复和情绪疏导,绝不能“一判了之”。对于已经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注重跟踪回访,保证调审成效,累计回访了12个当事人家庭,回访案件占调解和好案件总数的19.67%,进一步增强家事审判的社会辐射功能。

  同时,为提升办案效率,缩短办案周期,少年家事团队积极探索家事案件简案快审模式。1-7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达127件,占已审结家事案件中86.99%。

  半年来,家事审判团队坚持以“和合”为指导思想,秉承“温情注入审判,司法关护家园”审判理念,探索符合家事案件社会性、伦理性、隐秘性特征的家事纠纷特色审判方式,法官用法搭起“亲和桥梁”,以包容、宽和的心态处理家事纠纷,着眼于家事最大利益,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