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情注天平,法暖心间
——少年家事团队开展“六﹒一”集中回访活动
  发布时间:2018-06-22 16:08:13 打印 字号: | |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六一节前后,少年家事团队开展回访离异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活动,了解孩子成长境况、送上节日祝福、开展心理疏导,把温暖送到每个孩子的心间,擦亮他们因父母离异而灰色的天空。

  走进小玲的家,昏暗的小院、逼仄的租住屋,年仅十三岁的小玲因右眼患有严重疾病而自卑、怯懦,默然枯坐在屋内。小玲的妈妈哽咽着向法官讲述着调解离婚后的生活情况,离婚后她带着女儿生活,儿子跟随前夫生活,但作父亲的前夫却拒绝兑现为女儿治病的承诺,甚至不允许姐弟相见。母女俩的生活费、孩子的学费、医疗费像大山一样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只能没日没夜地工作,连抽出午间十分钟去看望小儿子的愿望都无法实现。听到母亲的诉说,小玲的头垂得更低了、双唇抿得更紧了。姚法官连忙劝解说,民事调解书中已经明确对方需要承担治疗费用,对方必须依法履行,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母子、姐弟相见是法律赋予你们的权利,小玲父亲的阻止行为既是违法的,也有违天理、人伦,作为案件的承办法官,我会尽快联系小玲父亲,告诉他法律的规定,帮助你们解决问题。

  中楼乡大坪村,走进小院,爷孙两人已在门前等候多时。老人热情邀请我们进屋,邻里街坊挤满了屋子。知道法官的来意后,老人长叹一口气,邻里们争相说起孩子的近况。自从孩子父母离异后,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早已不管不顾,五岁的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工厂里来,田地里去”。小小的孩子,长着一张喜庆的脸,见谁都冲着人笑,要是谁亲近他,却马上躲到爷爷的怀里,谁也不让抱。法官们给孩子送上书包和零食,询问孩子什么时候读书,是否想念父母等。了解情况后,姚法官语重心长地对老人说,孩子马上就要上学了,老人家毕竟精力有限,要多让在外的父亲与孩子联系,沟通交流情感;而母子亲情是人的天性,母爱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老人们要多创造条件,让孩子接触、亲近母亲。

  小娜家在偏远的屿头岛上,团队一行人乘坐轮渡,一路兜兜转转,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屿头乡玉瑶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位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单薄的身子、矮小的个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父母离婚后,小女孩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外出打工期间,她便同奶奶相依为命。一听到“妈妈”两个字,一年多没见到母亲的女孩便止不住地泪流满面。孩子给姚法官看了她和妈妈的聊天记录,“妈妈,你在干嘛”“妈妈,我在写作业”“妈妈,我去看你好吗”…… 手机屏幕流淌着孩子满满的思母之情。姚法官轻轻地抱住小女孩,向她许诺暑假的时候满足她的愿望,让她去福州找妈妈玩,帮她拭干泪水叮嘱道:“一定要好好学习,留下我的电话号码,有事情可以随时联系。”

  第三户人家已经不是第一次上门了,这对夫妻先后提起离婚纠纷和变更抚养权纠纷两起案件,姚法官在审理第二起案件时,为充分考虑小孩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决定上门走访,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不在家,当时是孩子的奶奶接待我们。父母为了孩子的抚养权大打出手,母亲只能爬树偷看孩子。时隔半年,再度上门,老人家热情依旧,向我们讲述孩子的境况。现在老人家身体很好,孩子就在附近的幼儿园上学,方便接送,父亲时常通过微信和孩子视频聊天,每周母亲会过来接孩子度周末,周一再送孩子上学。姚法官听后连连点头说,就是应该这个样子,即使父母离婚,也不能伤害到孩子,该有的父母亲情和陪伴,一分都不能少,希望能长期保持,给孩子一个健康完整的童年。

  下一步,少家团队将积极发挥司法能动性,联动区妇联、关工委、乡镇等部门,探索家事案件判后司法延伸工作。对回访过程中,当事人反映的经济问题、子女抚养问题等情况,联合上述部门为当事人提供帮助、心理辅导等帮扶。同时,少家团队将联合乡镇、妇联、司法所等部门,建立少家案件回访长效机制,创新少年家事审判特色工作机制。(注:以上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