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既促调解又助履行 温情司法保障复工
  发布时间:2020-07-09 16:50:04 打印 字号: | |

  一方复工复产急需船舱盖,另一方因保管多年。耗费不菲主张留置。近日,一起跨越闽苏两省的纠纷经平潭法院苏平法庭、司法所和当地调委会联合调解后顺利化解。

  2016年,原告江苏仪征某建材有限公司下属一艘货船到被告平潭某船厂维修保养后,将船上船舱盖寄放在该船厂。近期,该公司拟抓住疫情缓解的契机,投入复工复产,遂向平潭法院起诉要求返还船舱盖。

  受理该案后,经办法官决定要现场勘察了解原由。原来诉争30多块船舱盖每块约10米,重3、4吨,原先只是约定短期存放,最终却变成长期保管,船厂支出大量人力物力,因此主张建材公司支付保管费用。

  掌握上述情况后,经办法官心里有了底,遂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第一次调解。眼看双方都在气头上,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纠纷双方都是拥有数百员工的大企业,在“六保六稳”的大背景下,让双方尽快心平气和投入复工复产,无疑是当务之急,因此调解也是最佳的解决手段。

  经办法官决定联合当地司法所及船厂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调解,加大调解力度。最终敲定以船厂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抓手,先稳定船厂情绪,以此作为调解突破口。

  “其实股东们只是因为对方违反约定一放就是两年,现在跑出来就要求无偿返还,这口气吞不下。现在看我们这么热心帮忙解决纠纷,股东们也愿意调解。”终于,船厂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老高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经办法官赶紧趁热打铁召集双方当事人再次协调。

  “企业生产都要往前看,你们双方继续僵持在这里,只会让损失进一步扩大。双方都退让一些,哪怕现在有些损失,早点恢复生产也能弥补回来。”

  在经办法官耐心的劝解下,纠纷双方终于放下心结,细致讨论调解细节。时间在双方的讨论中一点点流逝。眼看日落西山,建材公司代理人开始坐立不安,这一细节被经办法官敏锐捕捉到。

  “老高,对方是外地人,现在这么晚了乡下找住宿地方不便,你们看看能不能……”

  “没问题,这个问题我马上解决!”没等经办法官说完,调解员老高就说。

  “纠纷是纠纷,但是来者是客,我们平潭人肯定会热情接待,今晚你们就在我们船厂这边休息!”

  面对船厂打扫整洁的宿舍,回想这些天法庭、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热心和耐心,建材公司的态度终于也软化下来,愿意支付12万元保管费用,船厂表示愿意帮忙再次吊装并承担吊装费用,纠纷就此化解。

  考虑到一方当事人来自外省,为防止沟通过程出现障碍,在双方约定的和解日期,经办法官再次来到吊装现场,协调和解协议履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确保了协议的履行。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