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班对象:郭淋,男,1983年出生,中共党员,二级法官,现任平潭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法官、福建青年五四奖章、平潭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并被省法院列入全省法院系统师资队伍。
跟班人:蔡秋梅,1991年出生,福州大学法学院毕业,2019年考录进入平潭法院工作,现为平潭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
郭淋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基层法庭、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执行局等部门工作。从书记员到员额法官,从普通干警到副局长,他一步一个脚印踏实为民司法的道路,一寸一份真心诠释人民法官的情怀。
我刚到法院时初来乍到的生疏感,在这一年多的跟班时光里,慢慢变成了落地扎根的归属感和对法院业务的熟悉感。这一转变,凝聚了郭淋作为一名优秀青年法官的榜样力量,亦成为了我加入法院队伍后珍贵的精神财富。
勇挑重担无畏惧
平潭是全国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作为涉台案件审判庭副庭长,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郭淋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挑重担、主动作为,把自己的青春时光播撒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
涉台法律纷繁复杂,学习掌握起来的难度极大,在处理日常工作之余,郭淋常常自己加班加点研究涉台法律政策,提升专业素养。近三年来,郭淋共审理各类涉台案件811件,结案798件,结案率达98%,共办理两岸司法互助案件508件,成功率高达92%。除做好审判工作外,还努力为台胞延伸司法服务,通过司法服务热线“21318413”、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定期驻点办公+预约集中服务”的工作模式,积极为台胞、台企提供“一站式”“便捷式”法律咨询服务。
“作为平潭的一份子,特别是平潭法院的一份子,自贸涉台审判团队担负的职责很特殊也很重要,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踏实走好每一步,最大限度实现定分止争、以和为贵。”看起来文质彬彬的郭淋法官,只要遇到与当事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他都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正是如此,在一次次的积淀中他成长为涉台审判专家,还成为了全省法院系统师资队伍中的一员。
法情相济解民忧
2019年12月,郭淋从自贸涉台审判团队调整到执行局,面对新环境他没有一丝懈怠。特别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他及时更新理念,转变工作思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从审判法官到执行法官的角色转变。
执行难,难在查人找物,难在财产变现。特别是有案外人占用的房产处置,更是执行过程中的烫手山芋,转岗之初,郭淋便遇上了这一难题。2014年,林女士将83万借给堂弟小杨,为其缺少周转资金的公司解了燃眉之急。可临近还款,情同手足的堂弟小杨却寻无踪迹。判决执行后,郭淋数次到小杨家中,皆只见其妻子小施与两个小孩独自生活。张贴查封公告及限期履行通知书时,遭到了小施的强烈反抗,了解后才知道,原来其儿子正在准备美术联考,这关乎他的未来。
考虑到小施无其他住所,现阶段强制腾空可能会对小孩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郭淋秉承着文明执行的理念,在征得林女士同意的前提下,多次登门拜访并向小施释法说理,一边阐述拒不协助执行的法律后果,一边转述林女士的难处及善意,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小施同意在其儿子考试结束后腾空房产,林女士垫付2万元租金供他们母子过渡生活。不懈努力下,他在最短的时间里腾空拍卖了房产,在最大的程度内为申请人兑现了真金白银。
“作为执行法官,我们必须坚持秉承司法为民理念,点亮财产处置’绿灯’,畅通案件执行’通道’,才能合情合法化解社会矛盾,传递司法温情画好同心圆。”郭淋语重心长地说道。这番话让我懂得了,案件执行并不只是为了兑现“纸上权益”,必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才能实现法情相济解民忧,案结事了人和。
薪火相传铸初心
郭淋不仅是一名法官,他还是许多青年干警的榜样。作为法院的团委书记,长期组织青年志愿者、法官沙龙、青年讲坛等活动,致力于为青年干警搭建沟通平台,激发青年干警朝气与冲劲。
“与当事人沟通协调的时候,我们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解释法律问题,如果仗着自己的专业水平,冷淡的沟通,不仅没有说服力,也有损法律权威。”工作中,从细心装订案卷到研讨法律问题,他从不吝啬向身边人传授所学所思。
为更好服务工作,提升素质,他注重创新、重视调研。参与共建的“涉台、涉自贸区纠纷多元化解决工作机制”,被第三方权威机构评为“全国首创”,还通过该机制成功完成首例涉台建议仲裁案件,得到国台办肯定及刊登报道;参与制定出台的“涉台、涉自贸区纠纷法律查明机制”,入选了福建自贸试验区第十二批创新举措,并顺利完成首例涉台案件法律查明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及媒体宣传;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或刊登在《福建审判》或被收录于《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中,为法院司法调研交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