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细耕乡村责任田 人民法庭架起为民“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1-10-23 18:18:59 打印 字号: | |

10月22日上午,《平潭时报》头版报道我院人民法庭工作,现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实验区党的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社会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化解,完善“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打造信访评理室、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等特色品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乡村,是社会治理的关键。作为平潭法院司法服务的“第一线”,人民法庭在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参与基层治理、保障产业发展等方面步履不停,细耕乡村责任田,架起为民的连心桥。


“一站式”服务,了却群众“心头事”

老百姓生活难免遇事,遇事了怎么做才正确?普法很关键。君山法庭从小区入手,定时在现场给大爷大妈们上法律课。

今年7月,一场普法课,家住安置小区的刘大爷解了心中疑惑。刘大爷是外地人,因照顾孙子来到平潭。老家的房屋存在纠纷一直困扰着他,得知君山法庭在小区设点为居民普法,刘大爷便向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为他详细讲解了关于房屋纠纷的法律法规,帮助他了却了这桩心事。

君山法庭庭长翁才华说,送法上门,是君山法庭服务乡村的一项小举措。这几年,君山法庭也在不断创新便民诉讼方式,如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乡村纠纷联合调处中心,设立乡村法官工作室,建立离岛法律综合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远程调解、网上开庭、电子送达,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应用“和系列”,打造善治金名片

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把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作为2021年的工作重点。新方向的引领,也给了人民法庭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这几年,平潭法院不断把“和系列”——和为美、和为贵、和为福、和为祥、和为兴,应用在工作中。

2019年年底,金井片区青观顶村的林地租赁出现了纠纷,这可愁坏了青观顶村党支部书记林月莲。得知事情后,金井法庭副庭长林孟斯主动来到村里,指导村部与自然村完成解约工作,并帮助青观顶村和企业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双方坐下来,不红脸不吵嘴就把事情化解了。”林月莲告诉记者,金井法庭把调解贯穿在整个过程中,从源头上化解争议。

当乡村发展有司法需求,司法服务就主动靠前,这种为民排忧解难的举措,已经是金井法庭的常态。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法庭还会实行精审快结的裁判模式,引导有困难的群众获取司法援助,为农村发展做好司法保障。

高效率调解,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以前担心外地人遇到官司会吃亏,没想到事情解决得这么顺利。”江苏某建材公司负责人点赞道。原来,这家建材公司在平潭某修船厂维修保养后,将船舱盖寄放在船厂,约定寄放两个月,谁知一放就是两年。

两年后,这家江苏企业想要回船舱盖,平潭修船厂表示要交25万元的保管费用。案件发生后,苏平法庭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第一次调解,但谁都不愿让步,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为让双方尽快复工复产,避免陷入冗长的诉讼程序,苏平法庭副庭长王瑜敏决定联合当地司法所以及船厂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调解。最后,双方终于放下心结,纠纷就此化解。


平潭法院锚定“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和省委提出的“四篇文章”,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诉源治理,优化法庭布局,充分彰显平潭特色的专业性人民法庭,同时让基层一线在服务“三农”中充分展现司法新担当。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