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落实机关党建“111”领航行动,8月31日至9月2日,平潭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机关党委书记施建雄同志带领20余名党员赴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开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党员读书班活动。院领导刘东海专委、高潮专委参加。
学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此次读书班的廉政教育课在冯梦龙纪念馆进行。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追寻着清廉人物的人生足迹,深入了解冯梦龙在寿宁任知县时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典型事例和感人故事,现场参观了纪念馆内陈列的展板、书籍等实物,感悟清廉作风,进一步将“廉”的思想入脑入心。
听三进下党的动人故事
在鸾峰桥、溪源、下屏峰教学点,大家倾听了寿宁县委党校老师为大家讲授的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故事,现场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以“无我”精神不负人民期待的初心,于细微之举彰显出的人民情怀,深刻领会真抓实干、滴水穿石、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
走党群连心的崎岖山路
在“党群连心路”的起点,苍峦叠翠,大家沿着长长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下,听着老师饱含深情地讲述着这一路上的故事。感恩亭、文昌阁、茶园,远处山脚下的小山村,大家一路感受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翻山越岭、现场调研的艰辛,深深地为习近平总书记下基层、办实事、办好事的为民情怀而感动。
看日新月异的乡村变化
乘坐大巴车沿着平坦的公路来到下党乡,在郁郁葱葱的群山环抱中,依山而建的明清古居,廊桥下的溪流汩汩,都让人耳目一新。在“难忘下党”主题馆、石管发电遗址,大家重温“弱鸟先飞”和“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感受下党这个曾经的“五无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从“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到“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悟深入群众的为民情怀
老干部党支部书记 林一平:
重走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走过的连心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现场办公的历史,这是一次共产党人的“补钙之旅”,是一场荡涤心灵的“精神之旅”,令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习近平总书记爱民亲民,把心贴近人民群众,下党人民感恩奋进,顽强拼搏,共同谱写了精准扶贫,旧貌换新颜的崭新篇章。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成功典范将激励全国人民感党恩跟党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奋发图强,齐心协力,为创造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机关第八党支部副书记 林孟斯:
通过“重走一段路、重温一段历史”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我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解决困难、推动摆脱贫困的艰辛历程,切身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领导作风和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真挚情怀,让我进一步增强了党性观念,也更加坚定了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的信心和决心。接下来,我将把此次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提升办案质效上持续下功夫,多办案、办好案,为完成全年办案任务打好基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机关第六党支部党员 施晨:
近两天半的时间,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与下党的一段佳话(“草鞋亲戚”),两个观点(“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三则故事(“三进下党”)。习近平总书记的下党故事告诉我们:一要厚植为民情怀,作为法院党员干警,要学会“接地气”,多到群众中去,践行司法为民。二要久久为功、敢为人先,不能有“坐等靠”的思想,要勇于担当,主动服务大局。三要守信践诺、不怕吃苦、求真务实,要牢记入党誓词、公务员职责、法院人的初心和使命,吃得了办案的苦,耐得住诱惑,做到公正司法。
政治部党支部党员 林瀚笙:
本次下党之旅难忘且充实,从山环水抱到廊桥人家,我们用脚步丈量“党群连心路”,用眼睛发现“五无乡”的变迁,用耳朵倾听习近平总书记“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嘱托,用内心感受“三进下党”的为民情怀。旧貌换新颜的下党,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接续奋斗、勇毅前行。作为一名青年法院干警,今后我将立足法院职能,滋养“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的初心使命,以青年人的奋斗之姿,做实每一项本职工作,为实验区法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