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快报
岚法平话 | 免试进编你心动了吗?当心是骗局!
  发布时间:2023-01-18 16:52:08 打印 字号: | |

 “找熟人安排,不用参加考试就能进编制”

不信  相信

这样的承诺你心动了吗?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增大,找工作成为很多毕业生和家长面前的“头等大事”,而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等单位工作,更是许多家长心仪的“香饽饽”。这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本案中的刘琴(化名)正是遭遇了这样的骗局。

案件还原

在一次美容店做美容时,刘琴认识了装扮不凡的李枚(化名),两人相聊甚欢,在聊天过程中刘琴聊到自己的女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每次公开招考总差几分,正因此而发愁,如果有熟人可以安排下就好了。李枚听闻,便立即表示省会某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是自己的老乡,并打开手机医院网页给刘琴翻看主任的照片和简介。刘琴暗自欣喜自己可能遇到了贵人,便主动问李枚有无办法安排工作,如能办成,重金答谢。李枚当下表示:“我们非常投缘,就像好姐妹一样,你闺女的事就是我的事!”当场让刘琴把女儿简历发给她。

第二天晚上,李枚便拍了一张3600元的饭店请客消费记录给刘琴,表示简历已经给主任看了,安排其女儿进去工作没问题,就是需要一些钱打点一下关系。喜上眉梢的刘琴告诉女儿:“你的工作有着落啦,等我的好消息。”然后,刘琴便按照李枚的要求,先后转账8万余元。

在家等消息的刘琴眼看着三个月过去了,该医院新一轮公开招聘的结果已经公布却没有女儿的名字,便开始慌了,遂找李枚讨说法。李枚含糊其辞,言语间自相矛盾,约其见面也称在外地出差避而不见,刘琴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要求李枚退款,李枚告知钱款均已用于打点关系,并愤怒地表明既然刘琴不信任她,她就不再帮忙。而后再也联系不上李枚,刘琴立刻报警。

经查

李枚和该科室主任李某并不是老乡,李枚仅仅在一次就医过程中挂了该科室主任的号并查阅了该医生的一些资料。其因信用卡还款日期将到难以偿债而苦恼,恰巧得知刘琴女儿找工作的事,便动了歪念头,谎称该医院的同姓主任是自己的老乡。本想先骗点钱周转一下,后期再以无法办成将钱退还。而李枚一时侥幸,将钱全部用于个人消费,难以偿还,遂破罐子破摔,拒绝偿还。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了刑法,构成了诈骗罪,应予刑事处罚,故判处被告人李枚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责令被告人李枚退赔被害人刘琴经济损失83600元。

法官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案中李枚虚构与某医院科室主任系老乡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了诈骗罪。

在很多诈骗案例中,不法分子往往虚构自己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可以充当掮客,吹嘘有“渠道”、能“运转”、可“操作”,谎称有关系帮助安排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等家长“心仪”的单位工作,以此获取被害人信任,以要好处费、手续费、请客费、打点费等名义骗取财物。

要注意,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录人员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程序,应通过官方平台了解招聘信息和相关政策,不要投机取巧,不要轻信他人有“熟人”的蛊惑,不要企图通过托关系、走后门等“花钱”方式违规办理,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