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整治养老诈骗
上述的话是否很熟悉?这就是最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之一。养老诈骗,顾名思义,是指以养老的名义骗取他人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不强、认知能力较弱、信息较为闭塞的群体特点,以及普遍重养生、勤节俭约、想减轻子女经济负担的心理,针对老年人“量身定做”了一套诈骗手法,掏空他们的“养老钱”,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平潭法院从近年来审理的养老诈骗案件中选取了部分典型案例,用身边事为你破解常见套路。
案例1
花钱代办养老险?小心骗子盯上你
2020年7月9日,林小凤(化名)到平潭苏澳镇某村,专挑独自在家的老年人入户推销保健品,和老人话家常、免费提供按摩以及售卖少量按摩膏。之后,林小凤反复来到这些老人家中,并在聊天中提到自己有能力帮忙代办“农村保险”,办了“保险”每月能拿10包大米、10桶花生油、数量不等的金子,但每人要先交1000元“跑关系”。部分老人信以为真,加之林小凤还掏出假的金首饰给老人代管以保证“明天还会来”,就掏钱让林小凤去“跑关系”。林小凤骗取数名老年人4300元后离开。
“代办养老保险”类诈骗案中,犯罪分子抓住未参保老年人寻求“老有保障”的心理,往往假借认识人社局工作人员,可以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的名义,谎称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从而诱使未参保老年人“自愿”支付所谓的一次性补缴金或“跑关系”费用。老年朋友们面对可以代办“养老保险”的诱惑,一定要提高警惕,多和子女商量,或者到当地社保部门咨询了解相关政策。
案例2
推销药膏是幌子,偷梁换柱骗钱财
2020年6、7月,王大芳(化名)先后到平潭北厝镇、流水镇,寻找身上佩戴金项链的老年人,上前搭讪并推销按摩药膏。王大芳以免费试用为由诱骗老年人俯卧在床上,再以佩戴金器不便按摩为借口脱下老年人的金项链并将其偷藏在自己身上,按摩结束后再将事先准备的假的金项链给老年人戴上,然后声称有事迅速逃离现场。王大芳共作案两起,骗取2名老年人8000余元。
本案中,诈骗分子明面上是向老年人推销药膏,似乎是要争取老年人购买药膏以谋利,事实上却是借免费试用的方式靠近老年人以便取得财物。老年朋友们面对陌生人突然而至的热情时,一定要有防范意识,保管好自身财物,更不要轻易给付钱款。
案例3
冒充单位人员取信任 临时提出借款敛钱财
2017年,李建(化名)驾驶二轮电动车在平潭数个乡镇流窜,专门寻找独居老人,先后冒充乡镇领导、电力部门员工等单位人员,以准备租房为由取得对方信任。过程中假装接听电话并声称亲属或自己的运货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需要支付赔偿款,但身上没带钱要临时向独居老人借款,不明真相的老人纷纷出借款项。事后老人联系不上李建,才发觉被骗。期间,李建作案41起,骗得老年人钱款近17万元。
独居老人与外界接触交流较少,对诈骗现象不甚了解,更容易相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落入养老诈骗的圈套中。作为子女的一代人,平时要多关心年迈的父母,适时向他们科普一些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诈骗套路,既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保障老人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