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营商办围绕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获取资源要素、创新市场监管和服务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务环境、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数字赋能驱动改革等方面,筛选推出今年第二批48个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做法。我院打造“一站式”多元诉讼服务平台满足群众多样化司法需求,成为实验区唯一代表案例,成功入选。此前,平潭法院涉案房产“e拍即得”协同执行机制入选2022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
一、背景情况
平潭综合实验区由126个岛屿组成,居住在离岛的群众参加诉讼需要乘船渡海多有不便。近年来,平潭国际旅游岛知名度近年来越打越响,而外地旅客停留时间短,旅游过程中的消费者维权变得困难。平潭法院以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为抓手,构建全覆盖、全环节、全领域的一站式司法服务网络,着力破解老百姓打官司耗时费力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司法需求,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可及。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高效便捷司法服务网络
在线下,平潭法院地处城中央,根据四大片区布局四个人民法庭,加自贸法庭共计五个法庭,辐射全区,当事人可以就近体验“一站式”诉讼服务。按照“源头治理+诉前调解+速裁快审+释法明理”高效解纷模式,全区建立起12家“和系列”法官工作室和覆盖片区、离岛、乡村的7家联合调处中心,将司法温暖送到百姓家门口。远在离岛的邻里纠纷,无需群众来来回回跑到法院解决诉求,法官把诉讼服务送上小岛,现场调解、现场形成笔录,“一站式”服务实现案结事了。
在线上,自主研发“平易讼”综合性服务平台。平台包含诉源案件管理、多渠道送达、数据大屏等6大模块及文书管理、庭审排期、电子卷宗等36个子模块,实现智能辅助司法工作及司法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核心技术包括使用三网手机实名制认证技术、送达文书智能生成技术、邮政物流信息同步技术、人脸识别核验身份技术、区块链电子存证技术及电子签名等。聚焦诉前调解,调解员由原先手写升级到系统记录现场调解情况,避免了材料遗失等问题,支持自动生成调解笔录,还可完成明确诉求、证据交换、争点归纳、无争议事实固定等诉前调查报告、调解协议等。对立案并完成诉讼费缴交的案件进行智能排期,根据案件定级情况、法官开庭情况、庭室使用情况等多重要素选择案件最佳庭审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当事人微信推送文书识别码,当事人通过微信接收并识别文书码后,即可下载电子文书,平台实时记录及反馈文书下载动态。同时,与邮政协同创新“司法云邮”送达模式,通过面部识别,跨越千里的司法邮件用手机就能签收成功,可满足受送达人个性化签收需求。
(二)推出“先行垫付、代位追偿”消费维权调处机制
为推动平潭国际旅游岛软环境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创新推出旅游消费投诉“先行垫付、代位追偿”机制:涉及旅游投诉调解未果的,根据投诉承办单位作出的调解意见,由区消协征得投诉人同意取得代位权,先行支付投诉人垫付款。区消协垫付后,免费负责开展代位追偿,对追偿未果的,行使民事诉讼权进行追偿,政法部门提供法律服务(律师)支持,法院启动快审机制。在正常行政调解无果时,消费者可通过“畅游平潭”微信小程序,线上签订先行垫付协议,及时获得垫付款,并授权区消协“代位追偿”,无需再费心费力费财去维权索赔。区市场监管局负责甄别涉旅投诉、先行调解、调解未果提出垫付金额意见;区消协负责先行垫付、提起追偿诉讼、申请强制执行;法院负责在诉讼阶段提供司法确认、旅游纠纷小额诉讼快审、终审等方面支持;政法工作部负责提供法律服务(律师)支持,以此形成由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法主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共同参与的协作模式。同时,为提供更及时高效的司法服务,平潭法院在重点景区成立旅游解纷联动中心和法官工作室,就地化解矛盾,对调解不成功的纠纷,就地立案开庭。
(三)充分发挥司法促进两岸交流融合作用
平潭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台胞服务专区”,专门设有台胞诉前咨询、台胞立案、释法答疑三个窗口。开辟涉台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允许台胞使用台湾居民居住证参与诉讼活动,平等保障台湾同胞在居住地参与民事诉讼,满足台湾同胞线上立案、线上调解、线上开庭的多元司法需求。支持设立台胞薛清德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台胞调解员独特的情感和身份认同优势,增强台胞对调解的满意度、认同感。
三、取得成效
近年来,平潭法院构建“海、商、家、文、旅”特色法庭以及专业性调解平台,主动对接特邀调解组织等诉非联动单位,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通过集约、高效、联动解纷,2022年7月4日,平潭法院万人成讼率首次出现负增长,2022年底同比下降7.25%。今年1—9月,万人成讼率仍保持同比下降,新收首执案件同比下降8.01%。
来源:福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