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凡人小事丨一面漂洋过海的锦旗
  发布时间:2024-04-20 20:39:27 打印 字号: | |

面锦旗,一段故事;一声感谢,一片温暖。

2024年2月6日上午,苏平人民法庭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快递包裹。它并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而是一面鲜艳的锦旗,上面用金色的丝线绣着“牢记宗旨人民至上,忠于法律秉公办案”这十六个大字,这面锦旗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平凡而温暖的故事。

寄送这面锦旗的,是远在台湾的王先生。王先生是一位远洋船务水手,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常年需要在海上漂泊,与风浪为伴,这样一来,很多事情都因为在海上而更加不便。

不久前,王先生因为劳务结算问题与其曾经的好友陈某发生矛盾。故事还得追溯到2022年,那时的王先生因陈某的介绍第一次踏上“船运之乡”平潭岛,双方约定由陈某雇佣王先生给未出航的船只进行检修,并支付相应报酬。但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陈某未依约向王先生支付工资,多方协调无果后,王先生不得已走上了诉讼的道路。

在开庭当天,王先生由于远洋作业没有办法到庭应诉,如果只是机械地简单办案,那或许会按未到庭撤诉进行处理。“这看起来是标的额不大的‘小案’,却是事关本地人才吸引、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案’。”潘瑜法官在仔细查阅卷宗了解案件始末后,主动联系当事人了解他未按时到庭的原因,并耐心听取了他的诉求和困难。

潘法官深知,对于王先生这样的远洋水手来说,能跨越海峡来寻求司法帮助已经十分不易了,于情于理于法都不能让当事人无功而返。于是,放下电话的潘法官,决定以“如我在诉”的努力帮助王先生解决这件愁事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潘法官积极开展庭外促调工作,多次上门与陈某沟通,争取让当事人用最少的时间,努力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最终,在潘法官坚持不懈地释法明理,“以人心换人心”的真诚调解下,顺利化解双方一度尖锐的矛盾,陈某同意全数归还5万元欠款。

当王先生得知这一消息时,他激动得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对他来说,这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报酬,更是重塑了对法律的信任。

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王先生决定送给潘法官一面锦旗,由于一直在海上作业的缘故,他无法亲自送到法庭,便特意定制了这面锦旗,通过快递的方式寄送到苏平人民法庭。

“我们在人民法庭,就要到田间地头去同群众打交道,才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潘法官坚定地说道。民之所盼,我之所向。这面漂洋过海的锦旗承载的不仅是对人民法官的信任肯定,更是人民法院能动履职,增进两岸同胞心意相通、心灵契合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管理员